在线音乐市场针对版权购买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其中两大巨头腾讯和阿里则在今天化干戈为玉帛,选择了合作这条路。
9月12日早上,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下称「TME」)和阿里音乐共同宣布,双方达成版权转授权合作,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将独家代理的环球、华纳、SONY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与YG娱乐、杰威尔音乐等优质音乐版权资源转授至阿里音乐,曲库数量在百万级以上;同时,阿里音乐独家代理的滚石、华研、相信、寰亚等音乐版权也转授给了腾讯音乐娱乐集团。
这一消息其实在9月11日晚就开始发酵。当时,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报导,界面新闻记者也在当时询问了双方的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应是「一切以告示为准」。
这次资源互换可以说是把TME在版权上仅有的一些短板几乎全部补上。从目前各家的版权「国界」来看,TME所有的版权已经包括了环球音乐、华纳音乐、SONY音乐等国外厂牌,以及华谊兄弟、英皇娱乐、滚石音乐等国内厂商,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知名唱片发行公司。
这对於正在寻求上市的TME来说,也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9月1日,据彭博社报导,知情人士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寻求在IPO前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大约在数亿美元。从具体的融资方案来看,腾讯控股打算将所持有股份的3%出让於战略投资者,当中包括了唱片公司。
业内人士预计,引入唱片公司作为投资方,能够帮助腾讯音乐在国内在线音乐市场的版权争夺中再次扩大自己的优势。随着版权在在线音乐行业的地位更加重要,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音乐版权,就掌握了在市场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对版权重视程度的提高也意味着国内的在线音乐市场正在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据中投顾问发布的报告,2017年我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00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25%,2021年音乐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050亿元。
而就在9月11日,TME CEO彭迦信就在Music Matters亚洲音乐论坛的「中国音乐论坛」上发表了《中国音乐:最好的时代》的主题演讲。他提到,中国音乐市场正在成为正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根据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录制音乐收入增长63.8%,收入达到1.68亿美元,到2016年,首次突破2亿美元。
至於阿里方面,和腾讯寻求合作,则意味着它们在在线音乐市场上得到了可以和其他玩家一战的筹码。
市场调研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17年6月的移动音乐用户规模中,TME旗下的三大音乐App(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独占鳌头;而阿里旗下的虾米音乐只能排在第九位,落後於网易云音乐和MIUI音乐等应用。
相比於在版权方面实力雄厚的TME以及用户黏性较高的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的差异性并不大,这也是它在近年发展一直不算顺利的原因。2016年10月,阿里宣布关闭天天动听;同年12月,阿里星球又宣布停止音乐服务。阿里内部对於音乐业务的地位始终莫衷一是。
不过这次合作似乎预示着改变正在发生。根据虎嗅的报导,阿里音乐在2016年10月低调重启「寻光计划」,并联合太合音乐,掉头争夺环球唱片的音乐版权;与TME互换版权库,也暗示着阿里再次将目光转回播放器业务。弹药已经拿到了,就看接下来仗要怎麽打了。
在这次合作正式达成之後,最不高兴的也许就是网易了。
针对版权问题,腾讯和网易已经在上个月发生过纠纷。当时,由於版权问题,网易不得不下线了曲库内的部分歌曲,其中涉及的歌手包括五月天、林宥嘉等。对此,网易云音乐方面表示「正在竭尽全力,与腾讯音乐进行版权转授的洽谈。」
事实上,网易云音乐在市场推广、抓住用户方面确实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案,比如杭州地铁刷屏、包一架网易云音乐专机、将歌评印上农夫山泉包装等;而在网易云音乐内的评论专区内,文青用户抒发感慨的评论也随处可见。这些都在用户群体中引发了共识。
然而这并不足以弥补网易云音乐在版权上的缺陷。随着内地市场对於版权的重视程度更加提升,参与到这场竞争中的入场费也水涨船高。有报导称,目前竞购知名厂商版权的入场费已经达到了亿元美金级别;而在以往,这个数字只需要数千万美元。
相比於其它两家,网易云音乐在版权上的动作似乎稍微迟缓了些。在上半年,它们仅仅和日本最大的娱乐集团爱贝克思(avex)签署独家版权,版权歌曲数量在1000万。而在华语以及欧美音乐厂商方面,它们还没有太大建树。
当然,腾讯和网易在音乐版权上也曾有合作的时候,2015年,在国家版权局下发「最严版权令」之後,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宣布达成「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合作版权达150万首以上,包括QQ音乐强势独家代理的华纳音乐、SONY音乐等。
不过,随着阿里和TME达成合作,现在的情况更像是「老大联合了老三」,留给网易云音乐这个「老二」的空间并不多了。如果想要在市场上继续稳定自身地位,网易云音乐需要尽快结束自己在版权方面「离群索居」的状态。